聚财焦点

BAT和FAANG的时代翻篇儿了,谁来接棒?

来源:网络  编辑:苏小糖  时间:2022-06-09 10:39  收藏本文
BAT和FAANG的时代翻篇儿了,谁来接棒?

美国科技股的“图腾”需要改头换面。

“FAANG时代结束在望,MANTA时代来临。”今年5月,著名资产管理集团GAM的明星基金经理马克·霍丁(Mark Hawtin)做出了一个新的预测。

FAANG是美国五大科技公司的简称,分别是脸书、亚马逊、苹果、网飞和谷歌。

在新造的词MANTA中,亚马逊和苹果保持不变,微软、英伟达和特斯拉取代了脸书、网飞和谷歌。

美国互联网巨头正在轮岗,国内互联网行业变化更早:在“新BAT”中,字节跳动取代了百度,而阿里腾讯则获得了成功。

不要小看这些首字母缩写的组合:FAANG曾经影响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跌,而BAT则在产品矩阵、流量入口、投融资等领域,链接起一张巨大的网络,构筑了一座城市连接的堡垒

影响中美投资趋势的互联网巨头名单发生了变化。有人留守,有人常青。涨跌背后,逻辑有何异同?

新的金榜

FAAN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3年。美国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吉姆·克莱默(Jim Cramer)用、亚马逊、和谷歌的首字母组成了一个新词“方”。然后在2017年加入苹果,成为FAANG。这个词被市场广泛接受,华尔街跟随五大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很多年了。

在国内,BAT这个词的起源历史更悠久。至少在2010年之前,在“古老”的PC互联网时代,百度、阿里、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,已经被称为“BAT”。

如今曼塔要取代FAANG,新的BAT已经诞生了。如前所述,MANTA指的是微软、苹果、英伟达、特斯拉、亚马逊;BAT新宝座由字节跳动、阿里、腾讯坐稳。

新的顶级公司最近都有不错的表现。英伟达2022财年年收入为269.14亿美元,同比增长61%;净利润97.75亿美元,同比增长125%,均超出市场预期。

特斯拉2021年全年净利润光速上涨:同比增长554.8%,至56.44亿美元。在Q1,2022年,特斯拉的净利润持续增长,同比增长607%,达到32.8亿美元。

微软虽然已经是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,但依然保持着漂亮的增长曲线。根据微软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,微软的生产力和业务流程、智能云和个人计算的表现都好于预期。

其中最性感的Azure营收114.5亿美元,首次超过Office的全线业务(112亿美元),成为微软吸金之王。正是在Azure增长率的推动下,智能云同比增长26%,成为微软增长最快的业务。

把百度挤出新BAT宝座的字节跳动还没上市,但根据胡润全球独角兽排名,字节跳动在2019-2021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独角兽第一。这个庞然大物的最新估值为2.25万亿元,是百度市值的6.8倍,甚至超过目前阿里的市值。

资本市场的残酷在于,即使你登上了一时的宝座,你还是要面对来自新秀的挑战。

除了BAT,中国投资市场也出现过一些“TMD”的说法,分别是头条、美团、滴滴。但新贵们命运不同,头条系借助短视频风口拿到了BAT票;美团经历反垄断罚款,市值蒸发超2万亿,但仍是市值万亿的超级平台。滴滴已经跌了90%以上,正在经历退市。

市场总是喜新厌旧。

资本市场的贪婪在于,总是要求目标公司有新的可能性。

BAT FAANG改弦更张后,四家公司被淘汰,分别是百度、Meta、Google和网飞。这四家公司被投资者抛弃,不仅仅是因为业绩下滑,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第二个增长点乏力,让资本看不到新的希望。

上述四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营收过于依赖单一业务。例如,百度、谷歌和Meta三家广告公司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分别占其总收入的73%、80%和96.7%。流媒体平台的龙头奈飞,其会员服务几乎贡献了全部收入。

过度依赖某项主业,不仅会让投资者看不到新的增长引擎,还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。

近年来,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景气,曾经的电商、教育等大广告公司纷纷紧缩开支,广告行业整体遇冷。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从Q1 2021年的34.4%和162.3%大幅下滑至今年Q1的23%和-8.3%。

两组元数据从去年同期的47.6%和93.7%下降到今年Q1的6.64%和-21.4%。

收入方面完全依赖会员费的网飞,由于本土经济的疲软,竞争对手迪士尼和HBO的没落,以及地缘战争的爆发,陷入了十多年未见的用户逃离和净利润负增长的泥潭。当网飞宣布预计2022年Q2用户将再下降200万时,其股价单日暴跌35%,在Q1财报发布后不到30个交易日内下跌超过43%。

多元化业务发展不仅是寻求新的可能增长的长矛,也是抵御外部风险的稳定之盾。其余四家留在名单上的公司都擅长这套攻防战术。

腾讯的营收三驾马车由增值服务、FBS和广告服务组成。最大比例的增值服务包括社交活动和游戏,但仅占总收入的54%。

经过20多年的发展,以电商起家的亚马逊,业务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。最大的电商业务只占总营收的44%。此外,亚马逊还经营实体店、第三方卖家服务、订阅服务、AWS等业务。其中,全球第一云AWS业务仅占亚马逊营收的16%,贡献了总净利润的80%。

即使是大众心目中以硬件为主的苹果,本质上也是一家软硬件结合的公司。其主要的iPhone收入占52%,而软件服务贡献了超过20%的收入。

再看阿里。虽然中国商业业务占总营收的69%,但业务已经遍布云、菜鸟、本地生活、数字媒体等板块。尤其是云业务成为阿里新的增长引擎。科纳仕公司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,阿里云在中国云市场37%的市场份额继续排名第一。

也正是基于多点开花的业务分布,市场依然看好留在榜单中的巨头找到更多的水泉,而这些巨头也确实能够更好地把握风口。比如腾讯、阿里、亚马逊都开始飞向“云”,而苹果则传出进军AR/VR甚至造车的战略意图,这与苹果多年来软硬件一体化的布局密不可分。

资本追逐海浪。

仔细看看新入榜的Bytes,Tesla,Nvidia,微软。他们要么是资本青睐的新宠,要么是老树重生。

字节跳动和特斯拉是近几年短视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公司。Byte的Tik Tok日活超过6.7亿,是同赛道第二名Aauto Quicker的两倍多。字节跳动也利用短视频横扫海外市场。2021年9月宣布月活突破10亿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脸书和Instagram用了8年时间,而Tik Tok用了不到3年。

特斯拉以2021年近百万辆的交付量遥遥领先于同行。2021年10月,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元的车企,甚至超过11家传统车企(大众、宝马、福特等)的总市值。)在世界上。马斯克当时表示,“特斯拉市值从1000亿美元升至1万亿美元只用了21个月。”

除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预期。

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显然还没有过去,全球已经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。一些传统车企甚至已经开始完全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生产,特斯拉的先发优势将更加明显。就像电商行业的亚马逊和广告行业的谷歌一样,资本市场也在向各自领域的领头羊抛出橄榄枝。

老树新枝考验一个商业机构持续迭代收入结构的能力。

微软曾经是PC时代的霸主,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,它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。这家曾经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,一度被市场认为“廉颇老矣”。不过,16年后的2020年,微软将重新夺回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。

事实上,放眼整个二级市场,不仅是科技明星股的榜单是投资者写出来画出来的,就连整个科技股也不再受青睐。

在华尔街,有新的FAANG:F代表燃料,A代表农业,A代表航空航天,N代表核能,G代表黄金。

在互联网寒冬、地缘战争等因素影响下,资本更愿意关注基础能源股。

今年以来,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的推动下,标准普尔500指数能源板块累计上涨55.7%,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分别上涨57%和49%,西方石油公司涨幅超过120%。相比之下,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下跌了13.3%。

能源股的良好表现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。巴菲特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披露,他在3月份以70亿美元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14%的流通股份。上帝说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长期机会。芒格还表示,他终于找到了比美国国债更值得投资的投资。此外,巴菲特还增持了雪佛龙石油1.2亿股,巴菲特对能源股的持股比例已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.36%增至今年Q1的9.26%。

能源也是今年Q1黑石第一重仓股,占比62%。量子基金(Quantum Fund)前投资组合经理德鲁肯米勒(Drucken Miller)现在是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家族理财室Duquesne的首席投资官,他今年也开始增持雪佛龙(Chevron)的股票,并在Q1买入CTRA等能源股。

市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。当年,FAANG是以挤走90年代的四骑士为代价建立起来的。现在曼塔陷入困境,新的FAANG跃跃欲试。资本看似看中,但实际上,增长引擎强劲的新血液或野心勃勃的“钱程”从未被冷落。

今日话题

曼塔和新法昂谁更富有?

风险警告和免责条款
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,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,交易风险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