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气温攀升,热浪滚滚而来,人体面临着极大的“烤”验。特别是脑血管这条人体内的“高速公路”,在高温环境下显得尤为脆弱。那么,如何保护脑血管呢?若身边有人昏厥,应该如何进行急救?
脑血管在夏季经受“烤”验
脑血管负责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养分,保持大脑的正常运作。高温下,人体为了散热,血管会扩张,血液流向皮肤表面,此时脑部供血相对减少,容易造成头晕、头痛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引发脑血管意外。
第一,在高温环境下,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进行散热,以此保持体温平衡。然而,当汗水带走体内水分时,血液的水分也随之减少,就像热巧克力冷却后会变得更加浓稠一样,血液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黏稠。这种“黏稠”状态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,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更容易聚集,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。
第二,在高温下,如果水分补充不足,就会导致脱水。脱水会进一步提高血液的黏稠度,还会让身体感到疲惫。想象一下,血液原本应该在血管中通畅地流动,此时却像是在狭窄的隧道中“艰难前行”,这对人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。
第三,面对高温,身体会自动作出反应,加快心跳速度,增加血液循环,以帮助散热。这就好比乘坐过山车时,随着车辆的上下起伏,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速。然而,这种加速的心跳和随之而来的血压波动,会对血管壁产生额外的压力,尤其是脑血管,长期下来可能会损伤血管壁,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五步掌握急救知识
夏季,如发现身边有人突然晕厥、失去意识,不妨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急救:
第一步:脱离高温环境。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,远离直射阳光和高温环境,确保空气流通,有助于快速降低体温。
第二步:松解衣物,促进散热。发现有人昏倒后,应立即解开患者的衣领、腰带等紧身衣物,帮助皮肤散热。如条件允许,可以轻轻扇风,帮助加速体表的热量散失。
第三步:采取物理降温手段,降低体温。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、腋下、大腿根部等大动脉流经的部位,这些区域的血管较为丰富,有助于快速降低核心体温。也可以用冷水擦拭全身,或让患者坐在冷水中,但要避免使用冰水,以免引起血管收缩,反而不利于散热。值得注意的是,冰袋应用毛巾包裹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造成冻伤。
第四步: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,给予少量多次的清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造成水中毒。若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,切勿强行喂水,以免引起窒息,此时应立即呼叫更专业的急救服务。
六招可保护脑血管
在日常生活中,想要保护脑血管,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。
第一,及时补水是关键。俗话说,水是生命之源,切勿等口渴了才喝水。日常建议随身携带水杯,每半小时至少喝一小口水,即使不感到口渴也要主动饮水。
电解质饮料或含钠钾成分的运动饮料,可以适时补充因汗液丢失的矿物质,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。特别是在户外活动前后,更要注意补水,这样可以保护脑血管免受伤害。
第二,合理安排作息。避开一天中最高温的时间段即中午至下午两点外出,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。室内开启空调时,应将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左右,这样既能保持舒适,又能节约能源。午间不妨进行小憩,不仅能够缓解高温带来的疲劳,也有利于血压的稳定,保护人体血管。合理规划好工作与休息时间,确保充分的睡眠时间,让身体和脑血管得到充足的恢复。
第三,保持清淡饮食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、E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抗氧化,减少血管内壁的氧化损伤。减少油腻、高盐食物的摄入,避免加重心脏负担,保持血管弹性。例如,可以选择蒸、煮、炖等烹饪方式,尽量少用油炸的烹调方式。多用橄榄油、亚麻籽油等健康油脂,为脑血管提供必要的脂肪酸,维护心血管的健康。
第四,适当地进行运动。选择适合高温天气的轻度至中度强度运动,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极等,既能促进血液循环,又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血压骤升。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,保持心率在适宜范围内,避免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对脑血管造成压力。穿着透气、吸汗的衣物,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进行锻炼,有助于降低运动时的体温,保护脑血管不受高温侵害。
第五,经常监测体温。使用体温计监控体温变化,了解身体对高温的反应。一旦体温超过38摄氏度,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,如冷敷前额、颈部,或者用冷水浴快速降温。同时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利用风扇辅助降温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降低脑血管受到的热负荷。
第六,警惕相关症状。高温天气下,如果出现头痛、恶心、视力模糊等症状,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。应立即停止活动,寻找阴凉处休息,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了解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,如突然的言语不清、肢体无力、面部歪斜等,一旦出现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作者: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?李红月(主管护师)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