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参加过成都车展之后,大部分合资品牌展台的人流量,远不如国产品牌的多。
这是成都车展上最强烈的观感对比,落到产品上,部分合资品牌还在拿着几年没换代的产品过来参展,陆续的开始玩起了情怀。过完上半年之后,越发能感觉到,之前如日中天的合资车现在有些顶不住国产新能源的冲击了。这里说的合资品牌,是指日系、韩系、美系以及一部分德系产品。
似乎,也只剩下了奔驰、宝马这些豪华品牌,还能榨取出燃油车最后的高价值。奔驰和宝马,在上半年营收分别是757亿欧元和740亿欧元。在国内市场,半年宝马销售了39.26万辆;奔驰半年时间销售了37.72万辆,两家车企销量都有所涨幅。
为何只剩下奔驰和宝马才能榨干燃油车最后的价值?
豪华燃油车,还能有高收益?
上半年,奔驰和宝马没少靠燃油车赚钱。先是奔驰,BBA里营收最好、利润最高,赚了757亿欧元,净利润104亿欧元,排在了BBA的第一位;其次,是宝马,营收740亿欧元,净利润66.2亿欧元。奥迪,营收只有342亿欧元。
宝马仍旧是三者中的销冠,上半年在华销量为39.26万辆;奔驰在华销量为37.72万辆;奥迪在华销量为32.65万辆。而这三家,在中国市场上半年销售的电动车分别为宝马4.2万辆、奔驰0.77万辆、奥迪1.1万辆左右,所以,利润贡献大头还都是来自于燃油车。
而中国市场,又作为这些豪华品牌们营收占比最大的单一市场。去年,宝马有33.1%营收占比来自于中国市场;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营收,占总营收的37%左右;去年,中国市场给奥迪带来了71亿欧元的收益。
它们的新能源进程之所以缓慢,现在有多方面原因。第一是兼顾全球市场,即便中国市场能贡献三分之一的营收,但在其他市场还要售卖,给中国市场单独开发一批车型,可能适得其所,所以我们今年还看到了宝马5系的换代依旧有燃油版的产品,还有奔驰GLC的换代。
第二点,是燃油车还能在中国市场赚钱,而且赚的不少。如果豪华品牌们此时全速推进整个产品矩阵的电气化进程,那有很大可能牺牲绝大部分市场,但新能源车出来之后能否达到如今燃油车市场的这个水平,谁都无法肯定。
所以,豪华品牌们电动化进程慢的原因很明显,怕丢市场、怕丢地位,慢慢推进先把燃油车的利润赚完,才会考虑电动化转型的加速。而豪华品牌全面电动化的时间,至少3年内不会实现的,除非有其中一家能割舍掉全球市场中燃油车市场,否则燃油为主电车为辅的产品策略还会继续贯穿到2030年左右。
远的先不说,说回国内市场。从去年到今年,10-20万左右的市场,以及10万元以下的市场,基本都被国产新能源攻下来了。受到挤压非常明显的,就是以日系、美系为首的合资品牌燃油车。现在也有了20-30万,甚至30-5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,都有了新势力品牌的向上突围。
但说句实话,消费者购买汽车产品,除了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之外,还会考虑品牌带来的附加值,例如圈层、社交属性等,往往高端品牌在这方面要优于现在大部分国产品牌的。而这种消费观,至少目前看来,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被改变。
理论上来说,燃油车还有在市场上赚取利润的机会,但有资格的品牌不多。
奔驰宝马,还有资格
一条1-7月宝马X5累计交付量超过5万的信息,让我们又开始重新注意到BBA这些德系豪华车市场。间接反映出了一个问题,高价燃油车还有人在买,还有一定市场,而且买的人不在少数。
先聊今年市场的一个现状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今年销量都涨了,然后合资品牌30万以下的没什么人买了,买国产品牌新能源车的人反而多了。现在汽车市场形成了一个纺锤形的消费模式,有钱人还在消费豪华品牌,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直接放弃合资车。
一个最现实的例子,理想汽车今年卖的特别好,已经盈利了。不吐槽它的动力总成,用30多万的价格,换一个大尺寸、内饰用料不错的SUV,成了多数家庭用车的最好选择;在终端走访的时候,了解到有拿本田冠道换的,也有拿宝马3系换购的。这也算是一种消费升级,但是一次极具性价比的消费。这批消费者,就处于纺锤形消费的中间地带,往上买豪华品牌买不到想要的产品、往下买合资又不符合他们的用车需求。
而具有高消费能力的那波人,没受到影响。
高端汽车市场现在以奔驰、宝马等品牌构成了一线豪华,这些品牌有着独特的特点、独立的消费群体。这些汽车产品,不仅具备可靠的品质、先进的技术,更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和个人品味的体现。无论什么时候,购买豪华品牌的产品,通常能体现出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,因此,高端汽车市场仍然能够保持热销。
豪华品牌的不可替代性还在,尤其是奔驰和宝马。奥迪常年的终端优惠正在稀释它的豪华属性,奥迪A4L的优惠力度在8-9.5万之间,奥迪A6L的优惠力度,在9-10万;奥迪Q5L优惠,来到了10-11万左右。优惠的放开,也没有换来太大的销量,上半年销量33万台,低于宝马和奔驰的销量数据。
站在市场和消费者角度来分析,豪华品牌的终端降价,往往会逐渐把它的豪华属性“稀释”掉。最近几年的一个典型例子,现在全系燃油车优惠的雷克萨斯,国产新能源给的压力太大了。
最后榨干燃油车利润的,可能只剩下奔驰和宝马了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